close
山姆伯伯工作坊

「山姆伯伯工作坊」最新文章

Link to 山姆伯伯工作坊

[小講談] 簡介並體驗反射性性能重置RPR的操作(第三梯)

Posted: 19 Dec 2017 08:07 PM PST

前二梯都已經額滿,農曆年前最後一梯,有學員反應時間過短,太匆促,所以時間延長為二小時,以操作為主。

反射性性能重置(Reflexive Performance Reset,簡稱RPR)是山姆從美國知名的肌力與體能教練 Cal Dietz 的分享所認識到的,真得可以說是提升比賽競爭力的一項新技術。

透過RPR的技術可以增強神經肌肉骨骼及心肺功能的運動表現,讓運動員盡可能快的維持穩定與爆發力,而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反射點」及特定的「喚醒」動作來實現,不需要過多的肌肉解剖背景,很容易可以上手並快速的應用在運動愛好者及運動員身上,並且立即看到效果,不僅可以改善運動表現,也可以減少受傷的發生。老實說,每次將這項技術用來民眾或運動員身上時,都會覺得很興奮,因為真得很神奇。

已經有國外體能教練、健力教練/選手、大學的運動隊伍、職業隊伍等使用RPR的技術(類似的技術有很多,如 Be Activated, Muscle Activation Technique),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不少文章,像是「健力選手因為使用RPR技術而改善三項(深蹲、臥推及硬舉)成績的PR」、「馬拉松選手因為RPR技術,成績破個人PB」等。

 

RPR 其中一些簡單徒手測試,像是測試腰肌、臀大肌、軀幹抗旋/旋轉能力等。基本流程是,測試,然後進行「喚醒」動作,然後再測試看是否有改善。像是以下影片,先測試軀幹抗旋能力,然後喚醒,接著再測試。

 

Cal Dietz 教練也有分享運動員賽前「反射測試」的流程,讓運動員準備好身體。這項技術很簡單,但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Game Change(改變遊戲的人)」。

 

▼主題:簡介並體驗反射性性能重置RPR的操作
山姆並無上過或取得RPR認證,所有知識皆為山姆從網路上所學習並整理,而講談內容會簡介RPR、戰與逃反應、胸式呼吸等,也會讓大家實際操作RPR的徒手檢測及喚醒動作,實際體驗RPR即時改變肌肉徵招水平的威力。

一:簡介RPR
二:喚醒橫隔膜、腰肌、臀大肌、股四頭、大腿後側、側線、闊背、腹肌、肩膀等。
三:測試動作:橫隔膜、腰肌、臀大肌、股四頭、大腿後側、側線、闊背、腹肌、肩膀等

-時間:2018年2月9日(五)下午2:30~4:30
-講師:山姆伯伯
-地點: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65-3號1樓(中和新蘆線上,離"中山國小"出口約10分鐘路程。)
-費用:1060元
-備註:學科+術科。

 

有興趣報名的朋友,可以寫信至【a.bay.studio@gmail.com】,主旨為【報名小講談"簡介並體驗反射性性能重置RPR的操作(第三梯)"】。山姆會回覆匯款資訊,若三天內沒有繳費會失動取消報名權利。

》相關RPR文章,可以點選:https://goo.gl/oEnA4w

更多課程可以點選『近期課程整理』。

RPR 喚醒的手法及注意事項

Posted: 19 Dec 2017 08:00 PM PST

關於 RPR 的肌肉喚醒方式,為什麼手法不是慢速的推壓呢?關於這點,在運動按摩中,輕快節奏的手法可以活化肌肉的敏感度及感覺神經(或稱喚醒肌肉),而較慢的手法屬於放鬆肌肉的效果。RPR 的目的是喚醒,所以會以輕快的方式來進行。這點很重要,按壓的方式(如:深度、節奏、持續時間)密切關係到肌肉張力、放鬆及運動員的整體興奮感。

附帶一提,能否用「滾桶」來摸擬「徒手運動按摩」的喚醒效果呢?理論上,利用滾桶快速的前後按壓似乎可以達到同樣效果,但實際上,滾桶很難摸擬出徒手的手法,所以在使用滾桶時,建議就是作為放鬆。

※ 備註: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張曉昀有一份投影片,裡面有介紹「運動按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而關RPR的喚醒力道,可能有人誤解為「重敲」,力道跟部位有關,力道較重的手法,建議只用在厚實的肌肉區域,如:旋轉/抗旋的喚醒區)、大腿等區域,肋骨周圍、腹部、髖關節附近,力道就不需這麼重。

而更多課程可以點選『近期課程整理

利用RPR來即時修正過頭深蹲的問題

Posted: 17 Dec 2017 04:25 PM PST

在講座中有提到,RPR 整合到動作中會感受到他真正的威力,而 Calvin Dietz 在 Youtube 上有分享一則影片,RPR 可以瞬間修正過頭深蹲的問題,而不需要花上幾週才修正,其中會用到 Level 1 及 Level 2的動作,山姆在講座只有分享 Level 1 的動作,Level 2 沒有,大家可以先試試 Level 1 的動作來感覺一下差別。

# 第一步:適當的呼吸方式。

沒辦法做好過頭深蹲主要的問題之一是「頭部前移(Forward Head Posture)」,或者就稱不良的姿勢,而其它的原因包括:胸式呼吸、圓肩、胸椎太緊、背部疼痛、筋膜太緊繃等。

而呼吸/橫隔膜的淋巴反射區(或稱喚醒區域)跟上述的問題有密切關係,可藉由放鬆筋膜來改善呼吸的效率。

 

#常見的限制-Level 1

#第二步:腰肌及臀大肌

呼吸之後,要解決即為腰肌及臀大肌,

● 腰肌:重要的髖關節穩定肌群,為了在負重的情況下維持髖屈的穩定,務必要喚醒它。
● 臀大肌:從蹲到底的姿勢要站立時,臀大肌進行髖伸的動作。

在整個動作中,腰肌及臀大肌一起工作來維持髖關節整體的穩定性。關於穩定性存在一個很大的誤解,人們認為他們「核心不穩定」,但事實上,是髖關節不穩定而且失去功能,核心連結到髖關節,若髖關節不穩定,核心就會不穩定。關鍵是髖關節穩定

● 大腿後側:膝蓋及髖關節的穩定,也負責槓的減速。若大腿後側被拉長又無力,它就無法進行完整的收縮;若大腿後側短縮(痙攣),它也無法進行完整的收縮。當按壓RPR的的放射點時,大腦會給與大腿後側回饋訊號,讓大腿後側可以進行最大的收縮及活動度。

● 腓腸肌:小腿/腳踝的活動度。

● 股四頭肌。

#髖關節位移、夾膝的處理

在深蹲動作中,可以看到常見的代償問題,橫向髖關節位移到另外一邊,或者因為臀中肌受到抑制,出現夾膝的問題。這個問題利用RPR在幾秒內就能處理,要喚醒的區域即為「側線」。

若髖關節缺乏穩定度,身體其它部位就會緊繃來代償,肌肉會異常出現張力,也就是說,若某個肌肉功能異常,其它肌肉就會緊繃,影響關節活動度。這就會出現,有的關節明明有活動度,但在進行複雜動作時,活動度卻卡住,因為其它地方失去穩定度。

#腹部(前側核心穩定度)及豎脊肌

髖關節功能若被修正,核心功能瞬間就會變的強壯;但若髖關節功能異常而且不穩定,核心功能就不可能強壯。

#闊背肌、肩膀及棘上肌。

#Level 2的動作(山姆尚未深入研究,而線上的資料也很少,慢慢資料多,就有機會深入研究,再跟大家分享。)

---

不管是稱為淋巴肌肉反射點、反射點或喚醒點,從肌肉筋膜的角度來看,利用反射點來放鬆肌筋膜,讓肌肉與關節回到各自位置,減少失衡(如:骨盆前傾)或代償症狀(如:協同肌主導),因此肌肉可以各司其職,或者說,神經訊號不會受到抑制,可以更完全的傳遞到肌肉,因此,肌肉瞬間的力量或爆發力就會「恢復」了或「喚醒」了。

而更多課程可以點選『近期課程整理

[課後整理] 簡介並體驗反射性性能重置RPR的操作(第一梯)

Posted: 15 Dec 2017 06:47 PM PST

簡介並體驗反射性性能重置RPR的操作圓滿完成,時間沒有估計好,延長40分鐘,跟大家說聲抱歉。在這邊整理課程的討論:

一:RPR 這樣的技術其實很多,只是「名稱」或「包裝」上不同,有興趣可以Be Activated(由Douglas Heel所創立)、Self Activation Technique(由Tom Nelson所創立)等。他們講的內容極為相似,山姆並不清楚誰才是原創,或者說他們的內容是來自於什麼地方,但他們的統整有助於更有效率的學習。就像FMS 的創辦人之一 Gray Cook,他所提的理論也不完全是他自己的,有部份也是源自當時現有的理論,經過統整後,有助於讀者學習。

二:RPR 技術背後的理論,可以用不同層面來解讀。就像滾桶放鬆,有人以「肌肉放鬆(高爾肌腱器)」角色來切入,有人以「軟組織復水」的角度來切入。山姆倒覺得,沒有唯一的解讀方法。以RPR來後,從肌肉筋膜的角度來解釋也很容易,若了解「先有活動度再有穩定度」時,當肌肉筋膜的異常張力被釋放後,肌肉更可以回到各自的角色上,而原本的穩定度就會恢復。

三:「先有活動度,才有穩定度」。一個人若缺乏活動度,身體所維持的穩定不是真正的穩定,而是因為身體的僵硬所產生的穩定狀況。引用 Empact Performance 的 Eddie 好友的文章「到底應該先具備活動度還是穩定度呢?腰椎有活動度是壞事嗎?」:

Gray Cook在個人網站中談到:「我常常治療有著背痛的運動員和一般客戶,他們通常都無時無刻的接受軀幹穩定性的訓練(棒式;Plank),但卻沒有任何人去深入研究他們潛在的動作控制能力,如果他沒有足夠的活動度,那又要如何檢查穩定度呢?一個人如果不具備活動度,在此狀況下你所認為的穩定度,其實是身體因為缺乏活動度而全身僵直的狀態而非”穩定度”。如果我請你維持一個半蹲的姿勢,你有辦法在這個姿勢下維持很久,但到底是真的在有動作控制能力下支撐身體,還是只是身體因為活動度不佳而導致卡在僵硬無法在蹲得更深的姿勢下呢?」。

若能改善身體的活動度(不管是關節、肌肉筋膜的角度來看),原有的穩定度就會獲得釋放,當然,若需要更好的穩定度,這就需要經過訓練。

四:RPR 技術是藉由改善「肌肉神經」來改善肌肉的力量或爆發力,比方說,原本肌肉徵招是40%,經過RPR後,可以達到80%。但肌肉本身沒力,不會因為RPR技術就讓肌肉變的非常有力。

五:身體的移動皆來自於髖關節,因此,從第一區開始動作,接著第二區、最後第三區,肌肉本身不知道身體的動作順序,這個順序是由大腦決定,RPR 技術主要喚醒「睡著」的肌肉,回到動作訓練時,對於動作順序不對的,必須再經過訓練,才有辦法獲得改善,但肌肉被喚醒後,代償模式會減少(如變形的交替抑制會減少),肌肉敏感度會大幅提升,進行動作訓練的效率會提高。就像「MB SIDE TOSS」的動作,還是要經過訓練(教育),來告知身體,動作的起始順序,如髖關節。

六:全身的快速按不就好了嗎?的確,若有充份的時間及精力,的確可以全身自己按,或者有預算,可以請個防護員來協助全身的喚醒,但這需要花多少時間呢?半小時、一小時?。但這並不符合現實(不管是從時間或從經濟上),因此,RPR 做了一件事,就是統整出重要的肌肉群,簡單的方法,只要花生不到1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達到喚醒的效果,而且人人都可以自學,並非要有深厚的肌肉解剖背景。

七:對於一般人或一般運動員,不用學習怎麼測試肌肉,只要教怎麼喚醒即可。

八:RPR 這類技術,早已出現在職業運動場上,但可能不叫 RPR。而且也有很多的資訊,它能提升運動表現、減少運動傷害,若有興趣,推薦大家看 Calvin Dietz 教練的影片,有很多深入的說明:https://goo.gl/w71RrB

九:其實RPR搭配動作教學,會更深刻了解RPR的威力及用處,但因為有不少人都上過「髖關節鉸鏈動作學習」的講座,所以把RPR獨立出來開。未來RPR還是會再開,但髖關節鉸鏈動作課程也會加入到RPR,但內容不會談這麼細,主要是應用。

最後,應用它,您會感覺到它的威力,預祝破PR,疼痛減少。

以上整理分享,更多整理,可以參考「反射性性能重置(Reflexive Performance Reset)」文章。
而更多課程可以點選『近期課程整理

[影片] 坐姿90/90髖外旋/內旋伸展(有中文講解)

Posted: 14 Dec 2017 07:33 PM PST

坐姿90/90伸展(或稱髖關節外旋/內旋伸展)

1. 標準:前腳小腿平行後腳大腿,前腳大腿平行後腳小腿,髖關節呈現兩個90度,ㄧ個外旋,ㄧ個內旋。

2. 若標準姿勢會讓脊椎不適,可以縮小角度,減低難度。

3. 在進行內旋(後腳)伸展時,髖關節不要褟掉,臀部仍然要用力收緊,往前腳方向推。

[影片] 髖屈肌伸展及常見問題(有中文講解)

Posted: 14 Dec 2017 07:17 PM PST

在之前有分享過「如何有效而安全地伸展髖屈肌群」文章,山姆做個影片講解:

 

一:記得臀部先收緊後,臀部再往前推,因交替抑制的關係,臀部收的越緊,對於髖屈放鬆的就越有幫助與效率。

二:臀部真得收緊時,其實臀部能往前推的距離極有限;所以若臀部很容易就往前移動,代表臀部沒收緊,伸展髖屈肌的效果很差。

MB Side Toss 站姿側拋藥球的注意事項

Posted: 14 Dec 2017 07:03 PM PST

山姆習慣稱「側拋藥球」,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書上則稱「側擲球」,先來看書上的說明:

旋轉擲球

想培養核心與髖部肌群的爆發力,旋轉擲球是最佳方法。這些鍛鍊特別適合曲棍球、高爾夫、網球、棒球與其他任何需要旋轉爆發力動作的運動。擲藥球會讓運動員學到更善用髖內旋與外旋對地面產生更大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藉由這種方式練出髖部的爆發力。訓練針對的不是身體軀幹旋轉,而是有力的髖旋轉。而且目的是透過較穩定不動的核心部位學習傳遞地面力量。

旋轉擲球與我們其他的核心鍛鍊很像,先從高跪姿或單跪姿投擲,再進階到站立投擲,最後是跨步投擲(stepping throws)。對擲藥球來說,弓步姿勢是有難度的,因此我們經常會跳過弓步姿勢,從跪姿變化動作直接進階至站立的變化動作。

側投藥球模擬了許多運動技巧。這些訓練培養旋轉身體軀幹的爆發力,這對網球、曲棍球、袋棍球和棒球等運動是不可或缺的。做側投時,重點應該放在從髖部拋擲。

符合標準的側投,模樣看起來應該像是一記漂亮的揮擊。努力練習所想要提升的運動技能相似的拋擲形式。 舉例來說,對曲棍球選手來說,側投應該有猛射(slap shot)的模樣;對網球手來說,側投看起來要像一記漂亮的揮拍。教練在指導時,要引用運動員或學員熟悉的運動。

執行右側擲球10次(參照【圖7.27】),接著是左側擲球10次。每一側擲球10次要做3組,為時三週。千萬不要試圖增加訓練分量;把心思放在每一次更用力更完美的投擲即可。這是所有旋轉式藥球訓練都適用的進階訓練。

山姆做個幾點補充與整理:

 

一:身體的轉動務必從「髖關節」開始。
二:後腳髖關節要先轉,觀察後腳掌的轉動,轉向你要拋擲的方向(事實上,是把髖關節轉向你要拋的方向)。
三:後腳做的動作就是「髖內旋」,所以對於旋轉型的運動項目來說,髖內旋的活動度很重要。
四:髖若不旋,腰就接管髖的工作,可能引起腰痛。
五:旋轉型的運動項目如:高爾夫球、網球、棒球、壘球、冰球等。
六:在拋擲藥球時,牆上可以貼個「目標」,將球往目標物拋,而不是隨意丟。

延伸閱讀:深蹲無法低於水平?試試改善髖關節內旋活動度。

[轉載]自由意志(Free Will)與自由重訓(Free weights)

Posted: 14 Dec 2017 06:34 PM PST

 

印象中,她開始進行MBSC的訓練時,第一階段第一週第四天,她在地面沒辦法進行標準的伏地挺身(胸接近地面),所以改讓她在15 公分箱子上進行,當時她可以進行伏地挺身 6 下。

▼配對組實例:
1A) 負重伏地挺身×5下
1B) 深蹲到底槓外推×12下

經過三個階段後(8週),她已經可以身穿 20 磅背心,在地面做三組5下的伏地挺身。附帶一提,這不是什麼測試標準,這是 MBSC 第四日課表的動作項目之一。

這樣的進步並不讓人意外,「持續」是進行的關鍵元素,MBSC 的課表很簡單,講求「最低有效劑量」,但做起來不輕鬆,需要紀律。也藉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 My way of life 王教練的一則內容:

自由意志(Free Will)與自由重訓(Free weights)

Dan John在『Never Let Go』這本書中,將他以前撰寫專欄的文章彙整起來,並且多用故事來啟發讀者想法,第一篇談到自由意志(Free Will)與自由重訓(Free weights),真是值得深思。

他談到已回答數百萬次,在訓練的世界裡『沒有秘密』,但人們還是無法相信,每每喜歡拿最近出版的書、網路上影片來問他,這些是否『有效』,他最喜歡回答的就是,你『試過了嗎』?因為以他的經驗,會問這些問題的人,通常連一下都沒有做?舉例來說,就像『新年新希望』(New Year’s resolution),又到了歲末年終時刻,此時的我們就會想到許下『明年』的希望,但仔細回想,『去年』的此時,我們不也是許下許多『今年』的希望,但今年我們『達到多少呢?』這是不是很像『訓練課表』,我們在電腦前排了許多精心設計的課表,但到了『執行』時,真正落實與完成有多少?

還記得多年前龍門出版社,推出了一系列『囚徒健身』的書,仔細想想,為什麼『囚徒』能達到這個境界呢?大家可以回想當年『岩灣事件』,為什麼要出動國軍最強的三支特勤隊進入鎮壓,這些特勤隊的身手是無庸置疑的,每個都是萬中選一的硬漢,一個特勤隊員就可以擺平好幾個一般人,但想想為什麼當年的事件需要同時出動這群硬漢呢?這真的是值得我們省思,我想我們每天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在監獄內都沒有,唯一有的應該就是『自我身體』的鍛鍊吧,在監獄內沒有五花八門的訓練器材與科學化的訓練課表,有的只是『自我意志』的鍛鍊吧。

Dan John直接點明,成功的秘密就是『自由意志』(Free Will),沒錯吧!你也可以叫它『自我約束』(Self-discipline)或是『習慣』(Habit),有個故事可以參考一下,有一天有個人家裡遇到大淹水,鄰居騎著水上摩托車經過,請他上車,但他回應,『上帝會救我』,於是鄰居走了,但水越來越高,他慢慢地往樓上陽台爬,於是警察派出救生艇來救他,但他回應,『上帝會救我』,於是警察走了,但水越來越高,他爬上屋頂,這時直升機出現請他爬上梯子,但他還是回應,『上帝會救我』,於是直升機走了,最後,他溺水了,在通往天堂的路上,他遇到了上帝,於是便問上帝,你為什麼不救我,上帝回答他,我派出了水上摩托車、救生艇、直升機,你都不要,你到底想要什麼?這個故事,不就是很簡單地你只要伸出手,就得救了。在訓練上不也是這樣,按照既定的課表,『確實的執行』,就是這麼簡單喔。

Dan John提供三個建議,消除我們內心的『自由意志』(Free Will):
1.參加訓練營(Camp):Dan John說他每年會參加幾週這樣的訓練營,因為會有人叫他起床、幫他準備餐點、要求他完成訓練課表、並且準時就寢。其實,身為個人教練(Personal trainer),我們的價值不就是『取代』客戶內心的『自由意志』。

2.將你的目標告訴全世界的人:我們常會在戒菸或是減重課程中看到這個方法,因為當我們告訴周遭所有的人,我要戒菸了,若是看到我抽煙,請幫我熄掉。這也就是請別人來控制我們的『自由意志』。

3.減少外在事物的干擾(Whittle):當我們說沒有時間做某件事時,想一想,是不是這件事沒有在我們的『優先順序』上。舉例來說,當你現在正在看著這篇文章時,您花了多久時間在瀏覽社群媒體,上帝給我們最公平的就是『時間』,不管窮人、富人,你我都一樣『一天24小時』,有錢也買不到。所以若是少看點電視,是否就會有『訓練的時間』呢?

王教練的近期講座,可以參考【[小講談] DAN JOHN 課表設計與持續評估之思維理哲分享】,接受報名中。

外部提示語:分腿蹲、單腳RDL、臥推、迷你彈力帶走路

Posted: 13 Dec 2017 09:17 PM PST

山姆一直對「提示語」感興趣,一般來說,外部提示語(外部專注用語)對於動作表現會有影響,不管是在肌力動作或爆發力動作上,而昨天EXOS的IG也分享幾個動作的外部提示語:

一:分腿蹲動作的向心部份
二:單腳RDL
三:迷你彈力帶走路
四:臥推

A post shared by EXOS (@team_exos) on

山姆來做個整理:

一:分腿動作的向心部份
提示這個:當前腳用力要往地上推時,想像要在土裡弄個大腳印。
(Make a big footprint in the mud as you push into the ground in the front.)
而不要提示:把重量放在前腳上,利用整個腳掌往上推。
(Keep your weight on your front leg and use your whole foot.)

二:單腳RDL
提示這個:RDL到底時,身體像桌子一樣平;腳用力推地來讓身體回到直立位置,
(Stay flat like a table at the bottom and push the ground on your way back up to toe top.)
而不要提示:維持脊椎中立,從軀幹及髖關節保持鎖定。
(Maintain a neutral spine position and stay locked through your torso and hips.)

三:迷你彈力帶走路
提示這個:維持彈力帶處於伸展狀態,想像你走在火車軌道上。
(Keep the bands stretched like you’re walking on train tracks.)
而不要提示:維持膝蓋張開。
(Keep your knee wide.)

四:臥推
提示這個:動作到底部時,擁抱臥推椅。
(Hug the bench as you drop to the bottoms.)
而不要提示:動作到底部時,擠壓您的肩胛骨。
(Squeeze your shoulder blades at the bottom.)

對於「肌肉」感受度來說,內在提示語會較好的選擇,但操作者或客戶本身需要對肌肉解剖有某種程度的了解。而對於「動作」表現來說,外部提示語會是較好的方式,但作為教練來說,姿勢雖然做對了,但還是要確保操作者用對的「肌肉」,所以並不是說,在教學上只能用外部提示語。應該是說,若操作者動作已經熟悉了,也知道動作是用到什麼肌肉,可以多利用外部提示語來增加動作的表現。

更多課程可以點選『近期課程整理』。

[小講談] Dan John 課表設計與持續評估之思維理哲分享

Posted: 12 Dec 2017 08:12 PM PST

非常高興有機會邀請 My way of life 的王教練來分享 Dan John 的著作《Can You Go?》的內容。跟王教練認識的時間並不長,但講話卻很投緣,聊到CFSC證照、聊到MBSC、聊到國外教練kelly starrett、mike boyle、dan john、李小龍,聊到運動訓練領域的體育人相輕等,聊得非常愉快。

Empact Performance 的Eddie曾說,Dan John 在美國其實比Mike Boyle還紅(Mike Boyle 在公開的場合上也會說 Dan John 是他的導師,在他的訓練系統中也有很多是 Dan John的思維)。這次王教練前往美國參與Perform Better的活動後,也分享了這個現象,Dan John的演說時,整個會議室滿滿滿,講話幽默風趣而且生活化。

以下是以前 Dan John 在PB的分享:

 

山姆邀請王教練來分享關於他所認識的Dan John,內容主要以《Can You Go?》這本書及在Perform Better 所聽到的演講,時間為一小時。以下是講談的簡介:

▼簡介:

何謂『專業』?就是由一堆的『術語』所堆積的『圍牆』,也就是『資訊不對稱』,例如買基金時,若是跟你說這是『高風險』的,請問你會買嗎?但換句話說成『高報酬』的基金,試問你會不會買?就如同一句話所說,任何一位科學家無法向一位八歲小孩解釋他所做的事情,那就表示其實他並『不內行』。(Any scientist who can’t explain to an eight-year- old what he is doing is a charlatan.)John Du Cane(龍門出版社發行人)曾經說過的,如果你在講英語的世界裡,試著用『拉丁文』來表達,那麼你就不是在『溝通』(Communication),而是想讓人留下『深刻印象』(Impress),就如同現在許多訓練、健身、營養的書籍與影片。

但是Dan John所呈現出來的是『教學熱忱』,而不是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所呈現出來的訓練哲學,就是『簡單』但『不容易』(Simple,but not easy),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所謂『簡單化』就是從『混亂』與『複雜』中所理出的『簡單規律』。也因此Dan John的『簡單』訓練哲學其實包含了許多重要訓練思維,這是從他自己四十多年的經驗得來的,而且最重要地能夠『安全』地達到效果,即使是面對高端運動員也同樣適用。目前在肌力與體能界大概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堅守『傳統訓練思維』,但通常成功機率有限;另一部分為一直追求『最新訓練方法』,但卻會容易一直陷入需要不斷顯示出自己很努力的循環中,但Dan John找出了一個『平衡點』,就是『靜中求動、動中求靜』(is to preserve order amin change and to preserve change amid order)。

在Dan John的訓練哲學思維裡,很符合了Gray Cook所說的追求『高品質』的訓練,也就是『耐久度』(Durability),他在50歲時還可以投擲地比他自己40歲時還遠,而他訓練地運動員也在不受傷地狀況下『持續』變得更強壯。在Dan John的思維邏輯裡,他並不是教你一定要按照各項既定程序,而是給了你一個『藍圖』,並且給你『鼓勵與啟發』,最後讓你自己成為藍圖的一部分。

Can You Go?
幫助運動員獲得更好成績或是幫助一般人有更好的體適能與健康,這都是身為肌力與體能教練/私人教練最好的回饋。在訓練、健身與飲食方面,每天都會有新的書籍、影片、器材不斷推陳出新。但是有一個問題:『接下來要做什麼呢?』(What do we do next?)。『Can You Go?』這三個字,給了這個問題一點點提示。就如同球員到了球場,總教練問的第一個問題應該就是你今天可以上場嗎?(Can You Go?),若是不行就休息吧!或是身為父母,當你發現你的孩子在路口時,突然有一輛車子疾駛而來,快要撞到你的孩子,你身體的能力(Can You Go?),可以讓你衝過去一把抱起你的孩子嗎。

▼大綱:
Dan John 簡介。
對運動員或一般民眾的簡易『評估項目』。
『課表設計』思維理哲。
心得交換。

▼講座資訊及報名方式:

▼主題:Dan John 課表設計與持續評估之思維理哲分享
-時間:2018年1月26日(五)晚上7:00~8:00
-講師:王教練(Coach Ronnie
-地點: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65-3號1樓
(中和新蘆線上,離"中山國小"出口約10分鐘路程。)
-費用:650元
-備註:全程攝影,攝影檔經過剪輯完後會上傳到Youtue,免費提供給來報名的聽眾(預計1~2個月)。因為Youtube的影片需要 GMAIL 帳號才能看,所以務必再報名時提供 GMAIL 帳號。

 

有興趣報名的朋友,可以寫信至【a.bay.studio@gmail.com】,主旨為【報名小講談"Dan John 課表設計與持續評估之思維理哲分享"】。山姆會回覆匯款資訊,若三天內沒有繳費會失動取消報名權利。

更多課程可以點選『近期課程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運動中心 的頭像
    運動中心

    運動健康

    運動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