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伯伯工作坊」最新文章 |
- [課後整理] 利用配對組來 提升訓練密度與工作能力
- 單腳橋式,不要為了變化或困難而變化,而要有目的。
- FMS 肩膀活動度2/2分就能做抓舉、肩推?盲點!
- 喚醒橫隔膜,節省能量、提升呼吸效率、增加下背穩定、促進消化
- [小講談] 簡介並體驗反射性性能重置RPR的操作(假日班)
- [課後整理] 髖關節鉸鏈動作學習(第九梯)
- 教練,可以設計一份拿冠軍的課表嗎?
- 恢復工具是一種作弊?不公平?恢復旅行袋的例子。
- RPR 啟動順序的理論及實例說明(跳遠)
- 屁股真得有被正確的啟動嗎?還是練到大腿?運動時大腿易拉傷?
Posted: 06 Dec 2017 10:07 PM PST 「利用配對組來 提升訓練密度與工作能力」圓滿結束囉,謝謝大家的參與。利用「N配對組(或超級組)」來提升訓練密度是門基本功,在不犧牲恢復的情況下,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進行更多有質量的訓練,來提升民眾或運動員的身體素質。 作為肌力與體能教練,我們並不是要培養出舉重選手或是健力選手,而是利用舉重及健力的動作項目來打造出傑出的運動員。更進一步的說,在重訓室裡的訓練要能有效的轉移到現實生活或運動場上,重點是「動作模式(尤其是單腳動作模式)」,而不是「動作」,可以參考「運動員預防受傷及改善運動表現,肌力訓練可以怎麼做?肌力標準重要嗎?」。 雙腳動作能做的重,但要培養出素質更好的身體能力,單腳動作模式是需要被重視的,就如「側線」對一般人或運動員都很重要,但雙邊動作是練不到的。 引用My way of life 王教練所說的:
期待有更多人可以重視工作能力的提升,而不單只是蹲更重。 以上分享。 |
Posted: 05 Dec 2017 08:05 PM PST 在髖關節鉸鏈動作學習的講座中有提到「動作的變化要有目的。」以單腳橋式為例,在進行單腳橋式時,為了避免腰椎的代償,因此在髖關節的前側放置一個網球,自主彎曲髖關節來夾住網球,這樣可以限制腰椎的活動,這動作被稱為「庫克橋式(Cook Bridge)」。
一般人要做對「庫克橋式」並不容易,因為現代人都有髖屈肌過緊而且無力的情況,在進行庫克橋式時,要用力透過主要髖屈肌(如:腰肌)來夾球會面臨代償問題(如:股四頭代償腰肌的工作);此外,由於交替抑制,若腰肌也沒有喚醒,臀部也不會作功,最後反倒訓練到協同肌(如:大腿後側)。 「記原理,不要背動作」,若您知道庫克橋式為什麼要夾球時,其實可以將庫克橋式的動作做個修改,改成是雙手抱膝,不需要髖關節自己屈曲,這樣您可以把更多專注力放在臀部上,而不是夾球上了。
這個動作可以再進一步調整,迫使核心主動參與,讓整個動作更加穩定而有力,可以藉由對側手腳互推的方式,來讓核心主動參與:
若山姆推薦動作的話,其實第三個動作「對側手腳推之單腳橋式」是很好的選擇:
若做起來卡卡的或大腿後側要抽筋,可以依照講座中教的,放鬆/按壓髖屈肌群再試試,若懂RPR的話,可以利用RPR的方式,喚醒橫隔膜、腰肌及臀肌。 一個動作可以有千變萬化的難度,但「難度」的設計可以更有「目的性」,不是為了難而難。像是在講座中有人提到,直腿的單腳橋式如何?坦白說,比起直腿,上述的動作會來的更好。
相關課程的部份,可以直接在【近期課程整理】的頁面做了解及報名囉。 |
Posted: 04 Dec 2017 10:25 PM PST 在進行FMS的「肩膀活動度」評估時,左右邊各2分就可以進行手高舉過度的訓練動作嗎?如抓舉、肩推等。事實上,不一定,「肩膀活動度:2/2分」,其實無法判斷是否有能力進行手高舉過頭的動作,再搭配一個手高舉過頭的評估動作才有辦法「確實」這件事。 山姆在講座中有提到「肩膀活動度:2/2分,即可做高舉過頭的動作」這是個盲點,也容易判斷錯誤,導致選擇不適合的動作。 舉實際情況來說明,假設一個人右邊肩膀屈曲活動度較差,左邊肩膀活動度較好,在進行「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的評估動作(如上圖),可能因為左邊肩膀活動度較好,他所得到的分數依然是「2」;而換手的狀況,「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右邊肩膀伸展活動度沒有太差,所以測的分種是「2」,所以兩邊測得的成績是「2/2」。 但事實上,右邊其實是沒有辦法手高舉過頭的,只有左邊可以,若直接以FMS成績來判斷時,恐怕右手是做不到,或者在行手過舉過頭時會有代償的動作產生。 下方的影片是示範「啞鈴抓舉的漸進」,而在影片中也說明「FMS肩膀活動度至少要2/2」才行,但事實上,還是要「再」評估肩膀屈曲活動度才真得能確定一個人能不能做抓舉,換個方式想,可能1分也可以做抓舉,3分不能做抓舉,測試過就知道; |
Posted: 04 Dec 2017 08:00 PM PST 關於反射性性能重置RPR,在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書上不是都說「訓練動作,而不是肌肉」,怎麼RPR又回到肌肉本身呢?是不是有什麼衝突呢? 其實並沒有衝突,問題在於「訓練動作時,參與的肌肉是否有被啟動,而且以正確的順序進行動作呢?」在文章《屁股真得有被正確的啟動嗎?》已經有說明,若參與動作的肌肉可以被喚醒,在進行動作時,可以更有效率、更輕鬆。
以呼吸為例,長期在壓力下的現代生活,增加《胸式呼吸》,但這樣並沒有鍛練到重要的橫隔膜(隔肌),若我們能喚醒隔肌,學習使用3D腹式呼吸(或稱隔肌呼吸),好處有:
在RPR這類的技術中,啟動橫隔膜的方式很簡單,花上1分鐘的時間,使用手指在胸骨前(從上到下)及肋骨下緣處(以下紅色區域)稍微用力的繞小圈圈,去按壓它。按壓完,平躺,進行1分鐘的腹式呼吸。 這樣簡單的啟動動作,可以喚醒您的橫隔膜,達到改善呼吸系統、解開髖屈肌、刺激反鬆反應、助長正確的動作模式。進行完腹式呼吸練習後,可能會有以下情況:
如果您試過,您會覺得方法出乎預期的簡單,但卻帶來瞬間的改變,所以山姆才會說,這套方法每個人都可以學,除了肌肉測試需要一點肌肉功能的基礎,但這肌肉解部的基礎也並不難,學習就熟悉了。 RPR的課程,可以點選『近期課程整理』了解課程內容及時間。 上述資料參考來源:BOOST YOUR FIBRE POWER
|
Posted: 04 Dec 2017 06:54 PM PST 假日班,時間比較充裕,延長為一個半小時。 反射性性能重置(Reflexive Performance Reset,簡稱RPR)是山姆從美國知名的肌力與體能教練 Cal Dietz 的分享所認識到的,真得可以說是提升比賽競爭力的一項新技術。 透過RPR的技術可以增強神經肌肉骨骼及心肺功能的運動表現,讓運動員盡可能快的維持穩定與爆發力,而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反射點」及特定的「喚醒」動作來實現,不需要過多的肌肉解剖背景,很容易可以上手並快速的應用在運動愛好者及運動員身上,並且立即看到效果,不僅可以改善運動表現,也可以減少受傷的發生。老實說,每次將這項技術用來民眾或運動員身上時,都會覺得很興奮,因為真得很神奇。 已經有國外體能教練、健力教練/選手、大學的運動隊伍、職業隊伍等使用RPR的技術(類似的技術有很多,如 Be Activated, Muscle Activation Technique),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不少文章,像是「健力選手因為使用RPR技術而改善三項(深蹲、臥推及硬舉)成績的PR」、「馬拉松選手因為RPR技術,成績破個人PB」等。
RPR 其中一些簡單徒手測試,像是測試腰肌、臀大肌、軀幹抗旋/旋轉能力等。基本流程是,測試,然後進行「喚醒」動作,然後再測試看是否有改善。像是以下影片,先測試軀幹抗旋能力,然後喚醒,接著再測試。
Cal Dietz 教練也有分享運動員賽前「反射測試」的流程,讓運動員準備好身體。這項技術很簡單,但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Game Change(改變遊戲的人)」。
有興趣報名的朋友,可以寫信至【a.bay.studio@gmail.com】,主旨為【報名小講談"簡介並體驗反射性性能重置RPR的操作(假日班)"】。山姆會回覆匯款資訊,若三天內沒有繳費會失動取消報名權利。
更多課程可以點選『近期課程整理』。 |
Posted: 01 Dec 2017 05:26 AM PST 首次在「髖關節鉸鏈動作學習」講座中結合反射性性能重置RPR的操作,藉由RPR的反射區域或稱喚醒點,先適當喚醒參與的肌肉,接著再進行指定動作,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讓作用肌不再沉默,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讓輔助的肌肉不再接管作用肌的角色,而做好協助的任務。 「作用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輔助肌肉做好協的任務」這不是理所當然嗎?是的,在教科書上確實是如此,但在現實生活中,就山姆接觸到的經驗並非如此,舉以下幾個狀況:
這不是基因、人種等問題,這種現象可以解讀成「變形的交替抑制導致協同肌主導」,作用肌不做事,協同肌接管作用肌的工作。以橋式為例,臀部不做事,大腿後側出來接管工作,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深蹲類動作及硬舉類動作。 誰都不願意被說自己有代償、自己做錯了,所以即使進行深蹲或硬舉,臀部沒感覺,總是腰或大腿後側很有感覺,也不願意正視這個問題,但有時往往承認問題才是進步的開始,不是嗎?可能大家都聽過這句話,但真正改變的有多少?作為教練,很希望每個人能健康地練的強壯,而不是膝蓋痛、下背疼痛等,進行肌力不僅沒有改變生活品質,反而讓生活更沒品質。 RPR 很簡單,卻很神奇,可以在瞬間啟動肌肉,增加肌肉徵招的水平,相信大家都跟我有一樣的驚訝反應。它可以減少代償模式,讓各個肌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管是對於運動員或一般民眾,都能帶來好處,像是:代償減少(疼痛或受傷會減少)、呼吸更有效率更輕鬆、進行動作更有效率(更省力)、表現更好等。大家能了解,以下的動作在做什麼了,對嗎? 希望大家享受今天的講座,謝謝大家的參與及支持。 以上整理完畢,更多的問題集可以持續追綜『髖關節鉸鏈動作學習』文章集。 近期課程可以直接在『近期課程整理頁面』了解,不用再來信詢問囉。 |
Posted: 30 Nov 2017 07:20 PM PST 「可以設計一個拿冠軍的課表嗎?」這個問題很有趣,非常喜歡 Triphasic Training 書籍作者 Cal Dietz 所說的:「在團隊運動項目中,難以去證明肌力教練的訓練方式多有效的,因為影響勝利的元素太多了,包括選手素質、受傷狀況、選手分析、戰術、運氣等。」怎麼說呢?
坦白說,在商業競爭或專業競爭的狀況下,多少專業教練能誠實地說出 Cal Dietz 這種話,他並不是說肌力教練不重要,只是誠實說出一個狀況。 有一年 NBA 金州勇士隊拿到總冠軍,當年勇士隊有使用許多科技來監控選手的疲勞,因此,「監控」的議題就被放大,隔年,勇士隊就沒拿冠軍。若我們要說冠軍是因為「監控」,但隔年沒拿冠軍,又該怎麼說呢?所以,在團隊項目中,很難說某件元素主宰或主導了勝利,比較貼切的來說,有些元素或話題是因為商業而炒作。 山姆倒是覺得有個議題可以討論,NBA勇士隊史蒂芬·柯瑞(Stephen Curry)之前腳踝經常受傷,被稱為「玻璃腳」,ESPN 報導「How Curry overcame ankle issues(柯瑞如何克服腳踝問題)」提到,他開始接受單腳訓練及六角槓硬舉(他能六角槓硬舉400磅)等,克服了他腳踝的問題,直到現在,他腳踝扭傷的狀況大幅改善。這個改善的結果是"持續"發生,其實更應該被關注。事實上,這不是個案,腳踝容易扭傷,跟髖關節穩定度有極大的關係,所以若您腳踝容易扭傷,要特別針對髖關節穩定來進行訓練(單腳蹲、單腳RDL等)。 模仿冠軍球隊的戰術或訓練就會贏得總冠軍嗎?依照冠軍選手的訓練就會變成冠軍選手嗎?一份好的課表就能創造冠軍隊伍或選手嗎?… 一位好的肌力教練絕對能讓您進步,但不保證能取得冠軍,而有很多的"實情"都被隱藏或篩選掉,因此在閱讀或接收資訊上,需要多留意及思考。
|
Posted: 28 Nov 2017 08:37 PM PST 「恢復工具是一種作弊?」,這個議題其實很現實,在愈來愈講究《恢復》的情況下,各式各樣有助於恢復或睡眠的器材開始出現,有的恢復器材的確需要有足夠的預算才有辦法負擔的起,像是:
因為這些器材並不是每個人或每位職業運動員都負擔的地,因此,會出現「這類恢復工具」是一種作弊行為,這樣做並不公平,的確有這樣的聲音。但同理,有預算的職業球員各個找尋私人教練進行訓練,是否也是不公平呢?有帶頂級小腿套的馬拉松選手是否也是作弊?… 這類的議題很現實,運動員都想變強、想取得佳績,當然會投資在訓練及恢復的器材上,要的不止是效果還包括效率,但能說這樣就是作弊或不公平嗎?這就是現實吧! 山姆覺得,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及預算內投資您需要的東西。對於會旅行去比賽的人來說,分享 Andrea Hudy 的做法。她是堪薩斯大學籃球隊的體能教練,對外被稱作是球隊的秘密武器,在 Power Positions 書上有談到,Sparata Sports 創辦人 Dr. Phil Wanger 有一個點子,對於為了比賽而需要旅行的運動員,提供他們一個旅行袋,將現有的恢復工具都放在袋子內,然後給予每個運動員。裡面包括數種恢復的工具:
放鬆工具,像滾桶(PVC管)、球類等,大家都很熟悉。而關於「壓縮腿套」的部份,書上提到可以促進軟組織的修復,減少腫脹,加速恢復。而在運動員時使用,可以改善穩定度,減少肌肉因為撞擊地面(如:跑步及跳躍)時所產生的震盪。她們特別強調,在非運動狀態時要使用壓縮腿套,像是:運動員在旅行、睡眠或者上課時。 當然,在有預算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材質更好或品質更好的工具,在堪薩斯大學的重訓室中,他們也會踩購更新更好的恢復工具。
若對肌肉放鬆器材有需求,可以至此挑選:https://goo.gl/7e7TgH |
Posted: 28 Nov 2017 10:52 AM PST Dogulas Heel 的系統是設計用來揭示身體的代償模式,它圍繞著姿勢、呼吸及肌肉的徵招。每一個動作都必須從身體中心開始,然後向外擴張,而不是從遠端開始,向內移動,這會導致身體的潰散。Heel 將身體分成幾個區域,如下圖所示,1-2-3是理想的肌肉觸發順序模式,其它任何的順序都會造成傷害或降低運動表現。 第一區:橫隔膜、腰肌及臀肌: 人體在進行動作時,首先考慮髖屈及髖伸,沒有髖屈及髖伸,人體無法移動。腰肌及臀大肌設計來用屈曲及伸展髖關節,而且處在最佳位置上。如果橫隔膜不能正常工作,腰肌將無法正常工作,因為包住橫隔膜的筋膜也會纏繞著腰肌。若由於壓力或姿勢不良而使呼吸功能受損,整個身體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如果臀大肌/腰肌不能正確地做他們的任務,為了移動,另一套肌肉將接管他們的工作。會說"一套"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一個肌肉可以取代臀大肌或腰肌的工作。 橫隔膜因為筋膜將其固它住,而與腰肌連結。若因為壓力、姿勢不佳或其它原因而導致橫隔膜關閉,腰肌就無法完成它的工作。而因為交替抑制的關係,若腰肌不能啟動,臀大肌也將不會啟動。如果臀部不能啟動,大腿後側除了做它自己的工作外,也將接管臀部的工作。因為這些肌肉在任何動作中都應該被首先啟動,若您沒辦法進行深層的呼吸,那你就不能正確地觸發肌肉。 啟動的順序應該是1-2-3。然而,大多數的運動員會首先啟動第二區或第三區,這意味著他們會一起觸發股四頭肌及腹部,以代償沒有啟動的腰肌,或者會先啟動脛骨甚至是手部的肌肉。 在動作中,1-2-3看起來是什麼樣呢? 來看巴拿馬奧運跳遠冠軍沙拉迪諾的動作。在這幅圖中,注意看,他在起跳後,身體就沒有過多的張力,讓它可以自由起飛。他的腰肌能完成自己的工作,手及臉能夠放鬆,因為他們不被要求要出來工作。
什麼是故障的動作模式呢?在這裡。右邊的圖案是3-3-3 手臂,這意味著,為了屈曲右邊的髖關節,大腦首先將張力訊號送到我的左手。我的腰肌沒辦法完成它自己的工作,所以大腦試圖增加其它部位的張力,來協助進行髖關節的屈曲。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在跳躍時,手會像爪子的奇怪動作。 手中需要張力的方式可以解釋為什麼,我頭可以撞到籃框,但當手持球時卻沒辦法跳到接近的高度,因為持球迫使我手打開,結果,大腦會削減臀部的力量。當我不能/不閉合左手時,肌力水平就會下降。這也解釋為什麼我的左手拇指經常受傷,因為手認為它必須做髖關節屈曲的工作,所以當它在做自己的工作時,處於疲勞或不合適的位置。我的臉上也處於高度緊繃,這只會阻礙我跳遠的能力。肌肉不知道什麼時候啟動,雖然我本賽季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由於受傷,我也幾乎錯過了所有的比賽。 我重新開始,首先是透過呼吸-因為橫膈膜不工作,什麼功能都不會正常工作。藉由摩擦反射點,咰醒已經停止運作的肌肉,結果在運動表現上有顯著的差異。 文章來源:USING DOUGLAS HEEL’S “BE-ACTIVATED” PART II – SEQUENCING: THEORY AND ILLUSTRATION --- Douglas Heel 的系統"BE ACTIVATED"也是RPR,只是用的名稱不一樣,線上有很多的文章都提到,使用了"BE ACTIVATED"或RPR方法,對於選手運動表現上帶來顯著的幫助,或者是減少代償或疼痛。山姆覺得,RPR背後的理論及探究很有趣,而也因為操作技術很簡單,所以民眾可以自學,而教練可以把方法教給運動員,讓運動員在訓練前自行操作。 這次的「簡介並體驗反射性性能重置RPR的操作」會提到RPR的觀念及肌肉喚醒及測試的方式,希望把好入門.不需要太多肌肉解剖背景的技巧,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可以自行操作及感受。 更多課程,可以參考『近期課程整理』。 |
Posted: 27 Nov 2017 07:31 PM PST RPR(反射性性能重置)有一個基本的觀念"1-2-3″,在進行動作時,肌肉不僅要被觸發(啟動),而且還要依照順序來進行觸發,否則雖然動作完成了,但其實由「代償機制」所產生的動作,導致運動表現下降甚至是受傷。簡單來說,我們進行動作是要對外產生爆發力,而不是對體內爆發破壞。 以橋式為例,我們都知道是要鍛練「臀部」,或者說,臀部是橋式動作的「作用肌」,其它肌肉是輔助的角色,如大腿後側、核心肌群。理論上,在進行橋式時,臀部應該被優先啟動,而其它輔助肌肉要在臀部啟動後觸發。
但事實上,不管是稱「臀部失憶」或「變形的交替抑制」,臀部的功能已受到抑制,在進行橋式動作時,大腿後側早已接管了臀部的工作,雖然有在練臀部的動作,然而因為臀部(作用肌)的神經訊號被抑制掉了,所以工作全交由大腿後側來進行,因此最後卻發展出一雙粗壯的大腿,而不是臀部。這是代償模式所造成。真正該被鍛練到的臀部(作用肌)沒練到,反而練到的輔助肌肉。
臀部主要是負責「髖關節伸展」的動作,可以怎麼測試「髖關節伸展」的模式是由臀部開始,而輔助啟動再觸發呢?這類的影片有很多,RPRⓇ 推廣者的 Calvin Dietz 教練有分享影片。
將手分別放在臀部、大腿後側及對側的腰方肌,請受測者將腳往上抬,去感覺其順序,正確的髖關節伸展動作觸發模式:
然而存在很多的錯誤觸發模式,如:
這導致大腿後側拉傷等相關問題。 或者出現以下的觸發順序:
這導致下背緊繃、脊間盤的問題等。 在許多講座中多次提到,其實我們應該關注「臀部失憶」或者「變形的交替抑制」的問題,即使有在進行臀部、深蹲、硬舉等肌力訓練,但問題來了,是否真得鍛練到臀部,還是只練到大腿,或者說肌肉啟動的順序是否正確?這個議題真得需要被關注。否則,可能練的很壯,但在運動場上卻很容易受傷,或者現實生活中受下背疼痛等問題所困。
練就對了,也許是推廣重量訓練不錯的slogan,但若練的滿身傷,或許要停下來思考一下,問題出在哪。這問題沒有人可以躲過,一般民眾、運動愛好者、教練或運動員其實都會面臨這個問題,只是我們真得有留意嗎? 這次的「簡介並體驗反射性性能重置RPR的操作」會提到RPR的觀念及肌肉喚醒及測試的方式,希望把好入門.不需要太多肌肉解剖背景的技巧,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可以自行操作及感受。 更多課程,可以參考『近期課程整理』。 |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山姆伯伯工作坊.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
Google, 1600 Amphitheatre Parkway, Mountain View, CA 94043, United States |
留言列表